5月22日13:07分,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,中国工程院院士,被誉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的袁隆平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,全世界人民都以不同的方式悼念着这位老人。他是一位让全国人民免遭饥馑饿功臣。那么我们以后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铭记和怀念他老人家呢?自古以来,勤俭节约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。我们儿时便早已学过:“四海无闲田,农民犹饿死”以及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的经典诗句,这些诗句足以体现粮食的重要性。然而在物质资源丰富的今天,我们仍应当秉执节俭的观念,珍惜每一粒米饭,每一点资源。
当今时代,人们的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,生活质量也有大幅提升,但每一粒米饭都来之不易,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,物力才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,生活中我们确实做到“节俭”了吗?然而现实中就有许多人在工作餐取餐的时候多拿多要,吃不完的就倒掉,甚至还有把一口都没吃的且冒着热气的米饭倒进了垃圾桶;朋友聚餐、亲友喜宴上,一桌佳肴未动几口却不见几人打包带走,难道“打包”不是一种美德、一种节俭的象征吗?
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网络热词“大胃王”吧,“大胃王”的直播视频无疑都是浪费的体现,当然现在这类视频已经受到大众的抨击,电视、网络上这类视频也愈来愈少,所以证明了节俭不浪费是我们众多人心中的好品质。其实节俭不单单体现在粮食上,其实生活中还有“长明灯”、“长流水”等很多浪费的现象都需要人们去改变。
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,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。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,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。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,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。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,要牢固树立“浪费也是腐败”的节约意识,克服“花公家钱不心疼”的不良心态,形成“铺张浪费可耻,勤俭节约光荣”的良好氛围,使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、一种习惯、一种精神。
行政保卫部 侯正桥